2018年10月14日,周一,美國連鎖百貨集團Sears 西爾斯集團正式提交chapter 11 文件,意味著擁有130年歷史的美國百貨巨頭正式宣告破產。媒體稱,此舉是為了這個無法適應數字時代的偉大零售商過早進入墳墓。
曾經在20世紀成為美國最大百貨集團的西爾斯自2011年開始就持續虧損,美國富豪Eddie Lampert 于2004年對該公司的收購及注資,并未能扭轉該公司長達15年的頹勢。
圖片1
根據破產文件,西爾斯集團凈資產69億美元,而總負債113億美元,擁有約7萬名員工的公司,目前經營約700間Sears 和Kmart 門店,而破產文件顯示,集團將在年底前關閉其中142間虧損店鋪,另外46間店鋪正在評估預計下月將宣布關閉。
曾塑造一個國家?
西爾斯公司是美國,也是世界最大的私人零售企業。它擁有30多萬名職工,僅僅印刷在商品目錄上的連鎖商店就有1600多家,另外還有800多家供應契約商,其子公司遍布歐美各大城市。
西爾斯發端于1886年,創始人Richard Sears 在明尼阿波利斯創辦R.W. Sears Watch Co. ,1888年,西爾斯通過目錄銷售珠寶、手表產品,隨后于1894年加入縫紉機、嬰兒車等其他產品。
1906年,西爾斯成功上市,成為最早登陸公開市場的零售商,1913年,西爾斯推出Kenmore 牌縫紉機,隨后Kenmore 品牌的冰箱、洗衣機等電器相繼推出,Kenmore 成為集團最重要的資產,而在破產重組過程中,據悉Kenmore 品牌及家居服務業務將成為拍賣資產,估值約17.5億美元。
1925年,西爾斯首間實體店在芝加哥開張,1973年,在首店基礎上,Sears Tower 芝加哥西爾斯大廈竣工,高1454英尺,約合443米的西爾斯大廈成為當時全球最高的建筑。
timg (1)
1927年,西爾斯500美元收購Craftsman 商標,并在兩年后開始以該品牌生產、銷售電動工具。
《財富》雜志在2002年度公布的世界500強企業中, 西爾斯以411億美元的銷售額名列第83位。2003年以414億美元的銷售額名列第81位,名列沃爾瑪、家樂福、麥德龍等企業之后。順應形勢,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及時果斷地調整企業的經營戰略,使西爾斯在100多年的發展中一次次渡過難關,戰勝競爭對手,成為世界零售巨子。
2005年, Kmart 和Sears 兩大品牌合并,組成西爾斯集團。
2017年,西爾斯9億美元將該品牌出售予Stanley Black & Decker Inc. 。
Sears已有130年的歷史。在1989年被沃爾瑪超越前,它一直是美國最大的零售賣場。但Sears上一次盈利年份是2011年,自2011年以來Sears累計虧損逾110億美元,另外,美國市場的門店也從3500家縮減到900家。
CNN稱,在上世紀中葉的一段時期,在美國消費的每100美元中就有1美元來自西爾斯,每兩個美國家庭中就有一家使用西爾斯的產品。“這個品牌塑造了一個國家”。
此外,西爾斯自身也創造了不少第一和“世界之最”:1906年上市,這是美國零售業史上的首次IPO;1973年在芝加哥建造了當時全球最高的“西爾斯大廈”;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,西爾斯年營收占美國GDP的1%(亞馬遜現在也僅占0.8%),成為全球最大百貨零售商。
Sears 百貨在新世紀,遭遇沃爾瑪、亞馬遜的競爭,該公司每況日下。在富豪Eddie Lampert 的整合下,該公司不但未見改善,自2011年來持續虧損,并最終走向破產。
哥倫比亞大學教授、西爾斯集團前董事Mark Cohen 稱,西爾斯集團是上世紀的亞馬遜,但巨人最終在銷售下滑和巨額債務中倒下。Mark Cohen 認同特朗普的評論,認為西爾斯集團“實際上已經早就死了。”
受經濟低迷和電商沖擊影響,美國零售業近幾年舉步維艱,面臨著關店、破產、裁員、銷量下滑的困境。億歐盤點了美國近兩年來破產的大型傳統零售企業:
圖片2
從圖表中可以看出,2017年是美國傳統零售企業的災難年,而關閉的都是一些服飾、配飾、玩具等方便在線上售賣且易配送的零售商。全美2017年一共將關閉7000家門店,預計在2018年將會達到12000家以上的商店。從關閉門店數量來看,美國2017年傳統零售的“倒閉潮”、“關店潮”已經延續到2018年。
隨著以亞馬遜為首的電商游刃有余地玩起了線上線下相結合,老牌零售商紛紛申請破產或直接關閉。Sears申請破產,電子賣場radio shack申請破產,JCpenny今年關閉138家門店、梅西百貨今年關閉68家門店、MC體育關閉68家門店。
亞馬遜今年的銷售總額已占到美國所有在線零售額的49.1%,占全國總零售額的5%。從2010年至2016年,亞馬遜在北美的銷售額從160億美元增至800億美元,同比2016年Sears收入僅為220億美元。這意味著亞馬遜的收入等于3個Sears。更明顯的變化是,美國半數家庭都是亞馬遜的訂閱用戶。
做傳統零售無非賣貨品、價格和便利性,百貨公司雖有自己的官網,但由于美國傳統零售商沒有自己的物流體系,導致用戶線上體驗感不好,從而也難以增加線上銷售額。
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,APP、移動錢包等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,奠定了亞馬遜、ebay、等電商崛起。亞馬遜憑借自建物流中心、會員體系的優勢,賣跟百貨商場同樣商品,給消費者更低的價格,提供一天之內就能送貨上門的物流服務,讓消費者把家里的沙發變成“購物場地”。同時亞馬遜也布局線下門店,蠶食傳統零售商線下市場份額。
這場傳統零售商目前經歷的“關店潮”、“倒閉潮”倒不如說是一個洗牌的過程,在這過程當中誰能與電商并駕齊驅,現在還很難定。但是有一點能確定的是,美國傳統零售業已經到了非變不可時刻,純零售或是純互聯網的企業已經不再是主流,傳統零售企業則需要把線上、線下多渠道平臺和服務相結合,跟上零售業日新月異的變化。
何以衰敗?
“西爾斯之死”不能完全由電商“背鍋”。事實上,實體零售在零售市場總額中仍占到91%的驚人比重,而網上購物僅占9%。其他像沃爾瑪、塔吉特、家得寶等實體零售企業也并未被網購擠兌而死。
經過上世紀80年代的巔峰期之后,1989年,西爾斯遭遇命運轉折之年,開始由盛而衰。西爾斯的管理層試圖以削減庫存、關閉門店、出售大廈、剝離相關業務等方式來節省成本。但省下的錢沒能用在門店的維護和翻新上,以致西爾斯的門店變得破敗不堪。
西爾斯舍不得投資翻新門店,卻舍得花錢進軍時尚和美容業、銀行業和房地產,公司由此變得臃腫不堪。與此同時,西爾斯還忽視維護旗艦品牌,比如“銷量擔當”的 Kenmore電器、Diehard電池和Craftsman工具,都被西爾斯“無情”拋售,試圖尋找接手的買家。
即便受到亞馬遜等電商的沖擊,西爾斯也沒有嘗試改變商業模式。“西爾斯從未實現轉型,從推出購物目錄的傳統零售商轉變為一家在線零售商。在公司陷入惡性循環后,只是靠出售地產給亞馬遜、關閉門店、解雇工人、拋售品牌等方式維持生存。”終于,這一切壓垮了西爾斯。
如果企業想做驗廠輔導,不妨考慮一下創思維驗廠網,創思維驗廠網是專業的驗廠咨詢、認證輔導公司,已經為全國各地上萬家企業服務過,在全國多處設有辦事處,會就近安排老師進場輔導,我們的輔導原則是幫助企業通過驗廠,一切以合同條款為準,不亂收費,并盡可能為企業節約成本,通過后付款!
相關資訊
-
有關于ETI一些工資問題
2017-08-02 -
驗廠咨詢教大家選擇正確的滅火器
2017-08-02 -
蘋果發供應商責任報告出現多起雇傭童工案例
2017-08-02 -
工廠驗廠環保方面的問題
2017-12-21 -
盛妝起航,驗廠先行--記妝勝公司順利通過GMPC認證
2017-08-28 -
浙江外貿增加4% 驗廠難辦嗎?
2017-08-02 -
高端鞋類客戶驗廠要求非常嚴格
2017-08-02 -
希望國際只有一個通用的驗證標準
2017-08-02 -
標準不一重復驗廠可以嗎
2017-08-02 -
小作坊如何應對外貿客戶驗廠
2017-08-02